(圖片取自: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6/9/8/n8279612.htm)
哈囉~大家好!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NSAID大家族。
如同在「藥品櫥窗系列(五):Acetaminophen,居家旅行好夥伴 」一篇中提到的,「發燒」及「疼痛」是臨床最常見的兩大主訴,面對這樣棘手且龐大的敵人,若只有Acetaminophan作為武器,是遠遠不足的。因此,除了坊間號稱什麼都能治的神藥「類固醇」之外,另一個大家族:非類固醇之消炎止痛藥(Non-steroid
Anti-inflammatory Drugs)於焉登場。
(??)
從邏輯學的角度來看,由於NSAID的納入條件是「排除性」,也就是排除掉所有類固醇類藥物後,剩下的全部都叫NSAID,因此NSAID的家族龐大,支線也多到一個不行;不過,亂中有序,雖然市面上的NSAID產品種類繁多,台灣各醫院常見的仍然是那幾種,在此僅列舉幾個筆者常見到的NSAID,並在產品名後方標示出學名,不同的機轉使用不同顏色:Lefenine(flurbiprofen)、Dynastat(parecoxib)、Celebrex(celecoxib)、Idefen(ibuprofen,常見的小孩專用消炎止痛糖漿)、Nopasin(naproxen,常用在tumor fever,即腫瘤導致發燒的病人)、Voren(diclofenac)、Tencam(tenoxicam);值得注意的是,Keto(ketorolac)跟Aspirin(Salicylate)也屬於NSAID的範疇。
每個醫院都有自己常用的NSAID,若能於給藥時多多注意其成分名,相信會有融會貫通、殊途同歸(?)之感。
話說回來,由於NSAID是個大家族,每個人的機轉也各不相同(或不確定),常見機轉包括COX-2 inhibitor(抑制劑),這類NSAID辨認方法十分簡單,認明-coxib結尾的大多是COX-2 inhibitor,如上述的Dynastat及Celebrex就是COX-2 inhibitor;此外,還包括propionic acid相關衍生物,如上述的Lefenine、Naposin、Idefen,這些產品的字尾常是-profen或-proxen之類的;Acetic
acid相關衍生物,如Aspirin、Voren或Keto,還有其他眾多小分類,在此不一一介紹,反正講了很快也會忘記(欸)
(↑好嗆XD)
當然,介紹藥物最重要的還是副作用,請大家先謹記,「腸胃不適」、「腸胃不適」、「腸胃不適」!幾乎所有NSAID最常見的副作用都是腸胃道出血、潰瘍、胃痛或噁心嘔吐等症狀;原因在於NSAID鎮痛解熱的機轉多與抑制prostagladin(前列腺素)或COX(一種酵素)的作用有關,但這兩種物質卻能起到保護胃部黏膜的作用,因此,當保護強度被削弱了,自然更容易造成胃部黏膜損傷。 雖然COX有分為COX-1及COX-2,而COX-1對胃部黏膜的影響較大(如aspirin就會作用在COX-1),COX-2相對較小,因此近年的新型NSAID多致力於研發專一作用於COX-2的抑制劑,但仍難逃腸胃道副作用的風險。
因此,對於某些正在使用抗凝劑,例如經過顯微手術接合血管、肺栓塞、心肌梗塞、中風或心律不整...等等的患者,感覺就很有「出血傾向」的,再給NSAID之前一定要小心再小心、注意再注意!筆者曾因病人主訴傷口疼痛,吃了NSAID後默默在那邊解Tarry
stool卻沒人發現,本來Hb都13-14的老阿伯,某天發燒stat check blood routine,Hb剩下5.8mg/dl,趕快叫血回來輸...當下筆者的表情是這樣的:
(OS:蒼天啊~)
阿不就慶幸剛好發燒(?),否則誰知道哪天才會發現......
至於對肝或腎的影響,各藥物不盡相同,但若是當初的給藥原因已經排除(如急性疼痛或發燒等),仍是能不給就不給;此外,高危險群(老年人、孩童或本來肝腎功能就不好…)使用時,也要特別注意抽血數值的變化。
護理小提醒:小劑量的阿斯匹靈有抗凝血與保護心血管的作用、關節炎的病人也常使用NSAID,加上鎮痛解熱實在相當實用,臨床其實非常非常非常地仰賴NSAIDs,醫師也常開,相對之下,也更容易遇到嚴重副作用,因此熟悉NSAIDs的風險,對醫護人員而言真的真的很重要,沒有騙你。
(圖片取自:海濤法師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