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語言

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

SIMV模式、PEEP v.s. CPAP、人工鼻、IRV模式

【菜鳥護師的呼吸機指南】:IRV模式

大家晚安,今天來介紹一個相對少見的模式:IRV。

同樣都是用於治療ARDS的患者,IRV比起APRV更容易引起患者不適並造成其他合併症,在部分臨床試驗中也表明兩者促進氧合(oxygenation)的效果一樣,因此APRV的回頭率比起IRV可說是高不少。

然而,有些時候偏偏就是任何模式都沒用(包含APRV),但IRV卻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,這也是臨床多個武器傍身絕對不會錯的重要理由:永遠不知道病人會如何「回應」你!

如果與醫師或呼吸治療師討論後,決定死馬當活馬醫...更正,我是說試試看IRV的話,記得要特別留意病人使用後的呼吸型態,如果病人因為嚴重的不適感出現呼吸窘迫、帶不起來甚至氧合更糟,就要與醫師討論是不是給一些鎮靜安眠藥物或肌肉鬆弛劑,幫助病人度過這難熬的階段。




【菜鳥護師的呼吸機指南】:人工鼻

遙想當年我剛進外科ICU時,有天晚上從急診來了個插管病人,一位資深學長帶著新人學妹接妞胚(New patient簡稱)。病人一推進來,我就注意到他的氣管內管(Endo)上接了一段「海綿管」。

老實說,我不知道那段海綿管是幹嘛用的。只知道過完床接了呼吸機後,把它扔掉就是了。

但是,人生最機車的就是這個BUT,明明當時大家都忙著過床,資深學長卻開始在那邊問學妹「那個是什麼?」「叫什麼名子,功能是什麼?要注意哪些東西?」眼看學妹支支吾吾地答不出來,學長也越來越大聲,似乎對於學妹不知道這是什麼感到無敵震驚;隨著空氣越來越凝重,學長也開始將目光轉向其他人,最後落到我身上。

要知道,帶著「海綿管」上ICU在我的醫院挺少見的,大部分病人都是Endo直接扣著Ambu(急救甦醒球)上來,當時我只是個剛進ICU的病房老屁股,看都沒看過這種新奇玩意,自然也不知道要去查(要怎麼查不知道它存在的東西?);同時也要知道,當年我一進ICU就以強大的內科護理學理聞名,交班時對該ICU學理(跟脾氣都)最強的學姊舉一反三到她問不下去,算是有存在感的新生代,應該很少有問題能讓我啞口無言。


但我真的不知道那是三小。

肅殺的氛圍中我有預感,萬一學長問了而我說「其實我不知道」,不但會被笑半年,我那名為內科學理的金鐘罩鐵布衫也將瓦解,心理變態的學長姊交班時就會惡意針對、雞蛋裡挑骨頭,從此沒有好日子過。

我的背感受到學長的目光停留,也開始沁出冷汗,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死命祈禱「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」「不要問我不要問我不要問我」雖然過程可能只有幾秒,但感覺就像一輩子一樣長。

終於,或許是我祖上積德,又或許是病房幫忙CPR的阿嬤保佑,學長最後沒有點我回答,但驚嚇程度爆表的我,一回家自然馬上Google,趕快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...


現在,也讓大家認識一下這段神奇的「海綿管」!



【菜鳥護師的呼吸機指南】:PEEP v.s. CPAP

大家在學習呼吸機時,一定常常聽到PEEP與CPAP,都是指呼吸道中的維持性正壓。

兩者的區別其實很簡單,看完這張圖一定就懂了~~



【菜鳥護師的呼吸機指南】:SIMV模式

大家晚安!
今天跟大家聊聊乍看很複雜、新人往往看不懂的SIMV!

如果說PC可以提供100%的支持,PS可以類比為20%的支持。SIMV則是將PC跟PS加在一塊做成撒尿牛丸:如果病人沒自呼,機器就化身成PC,如果病人有自呼,就化身為PS。此外,在兩次強制通氣(PC作用下)之間,也允許病人純粹自發性的呼吸,不給PS的那種。因此,SIMV可說是連接無自呼與有自呼病人的橋樑。

來來來,我們再看一次臨床上因肺炎或感染等原因插管的重症病人、從插管到拔管會經歷的典型流程:

PC/VC(適用無自呼病人)→SIMV→PS(只能用於有自呼病人)→CPAP/T-piece→拔管

(其實文獻說PS也可以拔管,但保險起見,大部分呼吸治療師還是會練習CPAP或T-piece)

如果SIMV帶的很好,可以進一步下調成PS,如果SIMV的病人很喘、費力、Tidal Volume或Minute Volume大幅改變甚至低血氧,就得考慮走回頭路,改回PC或其他支持度更高的模式來穩定病人生命徵象。

最後一點~~

如果PS跟PC的Pressure Level差很多,可能會造成病人呼吸嚴重大小口(Tidal volume前一秒200ml,下一秒1300ml)甚至呼吸窘迫,因此兩個數值最好設一樣或者很相近,才能避免合併症發生;反過來說,如果兩個數值差很多,就要跟呼吸治療師討論一下。畢竟,大部分呼吸機都是轉滾輪調壓力的,真的很容易不小心轉到奇怪的數字,至少我是這樣啦...(迷:自己手殘不要牽拖別人)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