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語言

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

護師入門系列(九):不可不知的檢驗數據 Part.4-健檢之王SMA(1)

(圖片取自:https://www.allacronyms.com/_medical/SMA/Sequential_Multiple_Analysis)

  大家好!新春愉快!今天要介紹的抽血項目是普通人的健檢、老年人的常規SMA,全文是:Sequential Multiple Analysis,硬翻是「序列性多次分析」,內容包含Lipid profile、Uric acid、Total calciuminorganic phosphate、AST及ALT、Alkaline phosphatase、Total bilirubin、Total protein、Albumin及A/G ratio等...





由於項目中具有「營養指標」意義的項目多,像是尿酸、膽固醇、脂蛋白、總蛋白質及白蛋白等等,再不然也跟肝膽腸胃系統有關聯(例如AST跟ALT),俗話說的好,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」,營養指標跟肝指數會壞掉,通常也不是突然發生,而是日積月累的生活習慣所致。有鑒於高血壓、高血脂跟肝病隨著年齡上升或飲酒年資的累積,發生率越來越高,因此老年人住院如果幾個月內沒有抽過SMA,通常會建議追蹤一下(健保也有給付),特別是內科病人,已便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或疾病;至於年輕人則可列為幾年一次的健康檢查項目。

  由於內容太多,本篇會先介紹:Lipid profile、Albumin、A/G ratio、Total protein、AST/ALT,聽起來好像很少,不過光是Lipid profile就有好幾項啦!例如Triglyceride、Cholesterol跟HDL等),下回再介紹:Uric acid、Total calciuminorganic phosphateAlkaline phosphatase及Total bilirubin,請大家拭目以待!


------------------我是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


Lipid profile

  所謂的Lipid profile是種統稱而非單一項目,又稱為coronary risk panel,顧名思義可以用來評估罹患急性冠狀症候群(Acute coronary syndrome,ACS,通稱心臟病)的風險,細項包含Total cholesterol、LDL、HDL、VLDL跟Triglyceride等。


T-cholesterol(總膽固醇) < 200 mg/dl
  血液中的膽固醇分為不和脂肪酸結合的游離膽固醇(~30%)跟與脂肪酸結合的脂化膽固醇(~70%),兩者合稱為總膽固醇。膽固醇由肝臟合成,是構成細胞膜、膽鹽(膽汁的成分)與賀爾蒙的重要物質,可以自體生成,不攝食也無妨。太高稱為高膽固醇血症(Hypercholesterolemia)或高血脂症,此外,雌激素可以降膽固醇,所以女生停經後雌激素下降、血脂升高,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上升。

HDL(高密度脂蛋白) > 40 mg/dl
  俗稱「好的膽固醇」,可以去除附著於血管壁上的多餘膽固醇,過低表示可能有動脈硬化。

LDL(低密度脂蛋白) < 130 mg/dl
  俗稱「壞的膽固醇」,負責將膽固醇運送至全身細胞,過高會促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,增加粥狀瘤形成的機率,尤其是血管受損時。乃堵塞血管的元凶。

(圖片取自:http://naturallysavvy.com/care/5-steps-to-prevent-atherosclerosis)

Triglyceride(三酸甘油脂) < 150 mg/dl
  飲食中攝取的脂肪大部分都是三酸甘油脂,在血中以乳麋微粒跟VLDL的型態存在,過多時會被儲存於脂肪組織內,也是造成肥胖的主因。抽血時會受到飲食影響,所以最好在早晨空腹時抽血。 此外,抽菸、喝酒、糖分也會促進Triglyceride的合成,原則上多攝取蔬菜及纖維質可以降低血脂。


護理小提醒:透過減少喝酒、減重、運動及控制血壓多種策略,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。飲食方面,傳統觀念認為應減少膽固醇攝取(例如蛋),不過最新(2015-2020)的美國飲食指南已經表明血清膽固醇與攝食進入的膽固醇量無關,因此可以放心吃蛋;相較之下,體重仍然是主要危險因子之一,胖子有高血脂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普通人大,因此建議透過熱量控制跟飲食來減重;最後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高血壓,高血壓會造成血管硬化,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

(圖片取自: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6/1/8/n4611432.htm)


小備註:Lipid profile各項指標間的關係:LDL = T. Cholesterol - HDL - (Triglyceride x 0.2)


蛋白質-Protein

Total protein(TP,總蛋白質):6.7-8.3 g/dl
  白蛋白、球蛋白(globulin)...等等所有種類超過一百種的蛋白質加起來,稱為總蛋白質。

Albumin(Alb,白蛋白):3.5-5.0 g/dl
  營養充足的情況下,可由肝臟合成的蛋白質,主要構成血漿蛋白,也占總蛋白質的50-70%,用來維持膠體滲透壓(把水分留在血管裡的意思),如果太低,水可能跑到奇怪的地方去(肺啊、周邊組織或其他Third space-臨床上「細胞間隙」的慣稱),出現水腫(edema)、腹水(ascites)等等情形。老年人很常缺乏,尤其是天天吃醬瓜配稀飯的老人家;此外,酗酒、糖尿病合併腎臟受損(攔不住大分子,導致蛋白質流失)、大面積燒傷(皮膚受損、微血管通透性改變),也是缺乏的高危險群。

護理小提醒:白蛋白製劑通常是自費藥品,須由醫師解釋並簽好同意書,再由護師給藥;少數狀況下可以健保給付(真的太低),不常見。

(albumin家族)
(圖片取自:http://ecatalog.baxalta.com/bioecatalog/loadproduct.html?cid=70016&lid=10001&hid=20001&pid=822370)

A/G ratio(albumin/globulin之比值):1.1-1.2
  如剛才Albumin的介紹,血清蛋白質約50-70%是白蛋白,其餘則以球蛋白為主;A/G ratio即指白蛋白對球蛋白之比值,如果小於1表示出了問題。




酵素類-Enzymes

AST(舊稱GOT)<40 u/l
  主要分布在心肌、肝臟與腦部的酵素,急性心肌梗塞與肝臟受損時會升高,前者會在兩到三天內恢復正常,後者可持續偏高一段時間;若要鑑別診斷,可與心肌酵素、LDH、ALT共同比較。

ALT(舊稱GPT)<40 u/l
  大部分位於肝細胞裡的酵素,會受溶血(hemolysis)影響,因RBC富含ALT,若ALT高但溶血情形嚴重,參考病況決定是否重抽。與AST都屬於脫逸酵素,表示組織受損時會釋放到血液中,造成濃度升高。

護理小提醒:若病人AST或ALT偏高,可以先觀察臨床表徵,也就是病人有無黃疸、肝炎病史、是否長期酗酒等等,有了初步概念後便可以開始檢視用藥,盡量避免具有肝毒性的藥物。

(圖片取自:http://www.fineyog.com/product/baba-ramdev-medicine-for-jaundice/)

1 則留言:

  1. 我是個護生,意外瀏覽到你的部落格,覺得自己好需要這些資訊,感謝分享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