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語言

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

術後下刀怎麼接:醫囑篇、病歷篇、病人篇

術後下刀怎麼接:病人篇

今天終於來到「術後下刀怎麼接」終章,病人端囉!

再次強調,是個人經驗分享,旨在協助剛進臨床的學弟妹能有個依循、更快抓到重點,有遺漏之處也歡迎各位學長姊學弟妹幫忙補充~~

以下來一一解釋圖中的重點!

【相應設備】
在上回「病歷篇」就有稍微提到,主要就是有插管的備呼吸機(記得問mode!)跟約束帶、有掛藥的備PUMP(Abott或Syringe)、有引流管依醫囑備抽吸設備(Gomco、Vacuum、Gamacon或Emerson等)...以此類推。屬於接刀基本款,一定要做的。


【預判需求】
例如:病人本來Hb就不高,OR交班說病人在刀房blood loss(血液流失)800ml,已經輸了Whole blood 2U,病人回來後就能與醫師討論是不是stat抽個CBC或B/R看一下、還是直接再輸個血?又或者OR追蹤ABG時,發現K太高因此做過降鉀,回來就可以問看看是不是抽個綠頭管檢查一下血清鉀濃度。總之,就是設想病人下刀後可能有的問題,超前部署、預置兵力。這是屬於iNurse plus款,屬於你不一定要做,但做了會對病人有幫助、自己有成就感、同事會信任你的部分。


【生命徵象】
這就不用說啦!基本護理學都有教什麼樣的生命徵象叫做異常,HR跳到150下大家都會知道要立刻call醫師。

當然,總是會遇到比較tricky的情境。例如病人下刀血壓170mmHg要不要處理?呼吸淺促24bpm要不要處理?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;雖然教科書上說血壓130mmHg是高血壓,但臨床上卻不見得要處理,可能醫師還會納悶「跟我說這幹嘛?」因此,針對這些比較模稜兩可的問題,就要考慮比較多的因素。

提供一個簡單的評估方法給大家參考:跟病人前面幾天的Vital Sign比較,如果有明顯的變化,通常是有意義的。


【意識與身體評估】
看看病人是不是醒了,或者還在睡。如果醒了,會不會喊痛或要求打止痛藥?身體評估則是觀察術後傷口。這點一定要做,因為你不見得有空每趟治療都順便觀察傷口,因此下刀一定要看一眼,才有辦法之後比較。否則下一班學姊一看就紗布大片滲血,很可能會問你這是突然滲出來的、下刀就長這樣還是下刀後一點一點慢慢滲?背後的意義大不相同。


【護理常規】
這個就簡單多了,例如注意臥位(脊椎麻醉只能平躺、腹部傷口不能平躺...etc)、給紅燈線、指導家屬術後的注意事項(NPO、一起觀察傷口外觀..etc)、ICU帶管下刀的記得綁上約束...等等,跟平時翻身或整理病人注意的事情大致相同。


【術後醫囑】
請詳見「醫囑篇」,逐一執行術後醫囑,該新增的醫囑也不要忘記(管子、藥物、約束或pump等)。病房每小時量生命徵象有個小秘訣,就是把血壓機直接綁在病人手上,設定好一小時量一次,只要時間到了過來看病人順便抄數字即可!




術後下刀怎麼接:病歷篇

繼上回的「醫囑篇」,這次我們要來檢查下刀後的病歷囉!

病歷端要處理的事情,其實從病人手術快結束、OR打電話來交班就開始了!
電話交班中,要確認的有:

1.術式:這次病人開什麼刀。理論上跟你當初送病人去開刀時所知的一樣,不過,萬一外科醫師評估病人狀況後臨時更改或微調術式,通常不會跟你說,就可以現在釐清。例如整形外科常見大燒傷或皮膚嚴重缺損(車禍、被排氣管燙到...等等)的病人本來要去「清創加植皮」,當下可能因為醫師評估傷口床的狀況不如預期良好,因此只有先清創,植皮就再等下次。

PS.若是術式跟你送刀前不一致,記得確認手術同意書有沒有重簽或更改~


2.術中狀況與術後細節:病人上麻之後Vital Sign有時會出問題,如果還不危及,手術房可能會邊開刀邊跑ACLS。例如血壓掉掛升壓藥,心跳太慢打了stat的atropine...等等;或者病人高度懷疑腸穿孔,到OR把肚子打開檢查,真穿孔的話順便清腹腔,就可以詢問是不是確立診斷,清了哪些東西出來,腸子切了幾公分等;這是比較考驗經驗的部分,因為每個術式都有各自的細節,建議剛畢業的學弟妹們盡快熟悉單位常碰到的術式!


3.藥物及管路:術中stat給的藥或放的管路大概知道就好,這不太會是交班的重點;但「要帶下來的」藥物跟管路就非~常~重~要~

舉例來說,病人本來沒管子但帶管下刀,你一定要掛完電話之後手刀跑去準備呼吸機,不然等病人真的推進房間了,眾人一擁而上的幫忙卻發現......沒有呼吸機,這個尷尬指數可說已經達到天文數字的量級!而且一定會被罵,你再怎麼怕被罵都沒有用...QQ(←過來人慘痛經驗)

其實說真的,都已經安全回到病房了,一時之間沒有呼吸機也還好,只是要委屈醫師把AMBU接去牆壁氧氣多擠一下,但由於這個失誤太低級了,因此大家都會很傻眼XD

至於藥物,也是一樣的道理,病人術中掛上升壓藥物或強心劑,推回病房發現沒有PUMP,也是尷尬癌全身轉移。

4.輸出入量:這部分就是抄下一堆數字,等著與書面資料做比對,正確無誤再把資料納入每日出輸入量計算。


當病歷回到病房後(我們還是專心說病歷吧),如果手術與麻醉同意書內容是正確的,就把備份還給家屬,Vital Sign Chart上面註明開刀日,接著就把上面所有的資訊跟手術紀錄一一核對,正確的就把重點摘要出來,列入要交給下一班的內容。這樣下刀病歷部分就處理好囉!很簡單吧?^^





術後下刀怎麼接:醫囑篇

無論在普通病房或者ICU工作,大家一定多多少少接過術後下刀的病人
如果在外科,送刀接刀更是如同逛街買菜一般稀鬆平常!

不過,對許多剛畢業不久的學弟妹來說,無論送刀或者接刀都可能是種壓力,特別在加護病房,聽到病人要下刀入ICU時,恐怕都像大晴天突然蒙上一層厚厚烏雲,整個班都開心不起來。

別擔心!日記幫大家整理出「術後下刀怎麼接」系列,從文書端、病人端到醫囑端,一一提醒大家容易遺漏的小細節!讓大家接病人時能更加從容,接得順利、追得完整、交得(讓學姊)滿意XD

這些是個人經驗分享,沒有EBN喔!也歡迎各位護理夥伴補充~~

先跟大家分享醫囑端要追殺醫...咳咳,我是說要仔細檢查的醫囑細節!

需要送到手術室開刀的術式,以全身麻醉居多;只要是全麻下刀,就至少要開兩項常規:生命徵象及禁食時間。

生命徵象:下刀會超密集check vital sign,持續數個小時。例如Check Vital Sign QH x 6次(每小時測量,持續六小時)

禁食時間:避免麻醉還沒退就喝水吃東西導致嗆咳,甚至肺炎。通常會NPO 6-8小時。

再來則是依照病人狀況開立「4D」醫囑:

Drugs(藥物):止痛藥物,例如Tramadol 100mg IV Q12H。此外,如果病人開刀過程中體液或失血量太大,也可能會開立點滴甚至輸血醫囑,也都歸類在藥物裏頭。開刀時間太久,為了避免術後肺炎也可能會開立支氣管擴張劑或化痰藥,幫助病人咳痰。

Dressing(換藥):換藥方式以及頻率,例如Wet dressing with beta-iodine QD。有些傷口需要冰敷的,也應該請醫師補上醫囑唷!

Drain(引流系統):常見的Drain有J-P ball, Hemovac, Penrose或Sump Drain...族繁不及備載;除了開立有那些引流管之外,也別忘了檢查是否開立引流方式,例如On Chest tube with free drain、On J-P ball with continue suction at pressure: 100mmHg(是的你沒看錯,J-P ball除了全壓半壓不壓外,也可以接牆壁上的抽吸設備!)等等。

Detail(專科細節):各種術式專屬的細節,例如傷口橫切面在腹部的病人要用束腹帶,床頭床尾要搖高並避免平躺(會拉扯傷口);斷指重建術後要用肝素滴注指甲床並觀察血流;大腦手術要監測顱內壓...等等。是最需要經驗累積的部分。

術後下刀要注意的東西很多,但只要記住「Vital Sign、NPO及4D」,醫囑部分就不至於遺漏太多囉!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