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語言

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

護師國考畫重點:生體可用率、細胞色素P450、血腦障壁、首渡效應

【護理系學弟妹國考畫重點】

首渡效應

在稍早介紹「生體可用率」(Bioavailability)時,也跟大家介紹過「首渡效應」了~
今天,再為大家進一步解釋首渡效應的成因!

如果大家有一路閱讀「護理師國考畫重點」系列,應該都認識P醣蛋白跟細胞色素P450(CYP)了吧!實際上,藥物在進入循環血流之前就被代謝掉,或者被腸道「退回」導致無法吸收,P醣蛋白(退回)跟CYP(代謝)就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每個藥物都有自己的生體可用率;這也導致臨床上不同的使用方法;大部分的口服藥生體可用率都很高,這是廢話,因為希望藥物進入血液循環發揮療效。

不過,如果希望藥物停留並作用於腸胃道,生體可用率反而要越低越好;此外,例如常見的便祕塞劑Bisadyl(無秘栓劑),因為要作用於局部部位(結腸),生體可用率就被設計為0%。

因此,護理師在依照醫囑給藥時,如果能時常思考「藥物治療的部位」以及「給藥方式能否使藥物到達治療部位」;不確定的時候(我們都有第一次!),能記得將仿單打開,仔細讀一下「劑量與給藥法」及「藥物動力學」的區塊,就能為病患把關,協助提升治療效果!



血腦障壁

好啦!中獎影片是以昭公信用的,本身沒有分享資訊的作用~
因此還是要來繼續充實我們的專業知識!

(不過認識得獎者的人還是幫我連絡一下,怕她們看不到QQ)

血腦障壁,又稱為BBB,是科學家在研製作用於中樞神經(大腦和脊椎)的藥物時最大的問題之一;也是保護我們腦細胞的重要手段。如果要治療中樞神經感染,就要設法讓抗生素能穿透血腦障壁;如果要使病人安眠鎮靜,依舊要設法讓鎮靜劑穿過血腦障壁。

此外,P醣蛋白雖是血腦障壁的重要組成之一,也同樣存在於腸道,與上一篇提到的細胞色素P450家族可以通力合作,將有害物質阻隔於體外並加強代謝速率;反過來說,也會使口服藥物的「生體可用率」比不上靜脈注射,可說是利與弊的平衡點。




細胞色素P450

說到人體的排泄器官,你會想到什麼?
一般人都會覺得是腎臟,對吧!畢竟人類身體隔三差五就要尿尿,尿量實在可觀。除了腎臟,再來會想到的就是大腸,畢竟要尿尿也要便便嘛!
沒錯,腎臟確實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泄器官,大腸也扮演十分吃重的角色;不過,其實皮膚跟肺臟也是排泄器官的一種!

皮膚可以透過汗水,排出水分及鹽分;此外,還能調解體溫並釋放費洛蒙(一種釋放到體外作為訊息來影響其他個體的物質,例如吸引異性)。肺臟則是透過呼氣,將體內多餘的二氧化碳排出。因此,如果性格比較容易緊張、甚至焦慮,高壓狀態下可能會因呼氣次數過多,導致「過度換氣」(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低);相反地,如果因為昏迷、腦損傷或呼吸肌無力等原因,造成病人呼吸次數過少,則會導致「二氧化碳滯留」,臨床上俗稱「CO2 retention」。

...

話說回來,相信很多人都聽過「感冒時不要喝葡萄柚汁」這種說法,其實也跟CYP家族很有關係!下回圖文專集會再為大家說明!




生體可用率

如果藥物在進入血液循環之前就被代謝掉,這種現象稱為「首渡效應」,英文為First pass effect、First-pass metabolism或Presystemic metabolism,都是一樣的意思。Presystemic用於此處是「循環前」的意思,Metabolism則是代謝之意。

一般在口服藥物中,首渡效應最為顯著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