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

護師入門系列(三):三班工作一覽表


  雖然「護師入門系列(一):護理師是什麼?」提到,光講工作內容大家也不會懂我們在幹嘛,但為了讓打算從事護理或關懷醫護環境的人們作個參考,還是寫了篇逐一介紹工作細項的文章,讓大家更有概念。
  首先要說的是,護師的職掌範圍廣大,講好聽點是通才,講難聽點就是雜工,除了護理工作外,時常被要求兼任接待、行政文書或者後勤補給等不相干工作;雖然這是不應該存在的現象,在台灣卻被視為理所當然
  其次,由於不同角色幹的事情就不一樣,因此在討論護理師的工作內容之前,我們得先進行個簡單的族群分類(請見「護師入門系列(二):護理師族群-開枝散葉的提燈天使」一文);由於小編自己在胸腔內科病房服務,故以下就「胸腔科病房護理師」,分為白班、小夜與大夜,大致介紹三班任務讓大家參考。

※各家醫院與單位,常規工作與排程或多或少有些差異,歡迎比較與討論!

病房護師三班工作內容一覽表

標記表示底下有詳細說明)

※以上不定時穿插醫師查房、病人按鈴(幫我倒水/什麼時候可以出院/中午飯難吃/擦手紙沒了/這個機器這樣正常嗎?...ETC)、送檢查/檢查回來、接電話、病況改變(呼吸喘、發燒、這裡痛那裏癢、胸悶、噁心想吐、血氧掉血壓低...ETC)、家屬問病情、聯絡科室或醫師、病人跌倒或管路滑脫、病人出院/入院、點滴不滴、藥不見、電視機壞掉、印表機壞掉/網路不順......等狀況。

標記細項說明



一、護理長開會:俗稱的大交班,由資深學長姐報告昨日病房轉出入情形病人總數、空床數,再來由護理長宣布事項。特色是每開一次會,病房護師的平均餘命就會降低一個禮拜到數個月不等,宣布內容不是更多的規定就是更少的福利,加重的不只是工作量,還有心理負擔。這些規定通常來自護理部或更高層,也常有各種神聖理由在背後加持(例如病人家屬投訴、誇張的個案或不好看的統計數據),雖然立意良善,卻從不考慮比例原則(殺雞用牛刀)以及臨床護師一人當兩人用、負擔三人的工作量此一事實。



二、交班:由上一班的同事向你描述病人病情,交代的範圍從你上次照顧這個病人到前一班發生的事;假如沒照顧過這個病人,就要從診斷、過去病史、入院原因開始講起,萬一倒楣碰到病情複雜或者住超久的case,交上一兩個小時都是可能的。



三、巡病人:交完班了,為了讓上一班趕快回家,主護會走一圈看看病人是否有跟交班內容不一致的地方,上一班的護師也有責任將病人弄好好的交給下一班,因此如果點滴不滴、沒有手圈、氧氣不對或任何交班沒說到/不一致之處,都可以請上一班的人處理;換個角度說,當你準備下班要交給別人時也一樣,直到將病人處理好才能離開病房。什麼?你說護理不是脫離責任制了?我也覺得很奇怪,可是爛攤子不能一直傳下去,點滴不滴無法加藥,最後倒楣的是病人,被責怪的依然是護師。



四、測量生命徵象:逐床量體溫、血壓、脈搏、呼吸,問昨天有沒有大便,另外因為是胸腔內科,還會多量一個血氧。是種很容易「出事」的常規工作,畢竟沒人知道耳溫槍「嗶」一聲拿起來會看到36.5還是38.9,也不知道血氧一夾看到的是99%還是89%。任何一個不在預期內的異常值都算突發事件,都要處理



五、三讀五對給藥依照醫囑,看是QD(每日一次)、BID(每日兩次)、TID(每日三次)、QID(每日四次))等,按照時程發藥,每次發藥前要「三讀五對」(三讀:拿藥前,拿藥時,拿藥後;五對:病人對、藥物對、劑量對、途徑對、時間對);如果病人需要從點滴加藥,還要算準時間去沖水或關閉管路,否則會讓自己有打不完的靜脈針。



六、作order、整病歷、畫生命徵象:每天至少會來查房一次的醫師,可能看完病人後開了新醫囑,此時需確認醫囑開立的原因內容執行完後記錄清楚方能交班;同時印表機會跑出一堆新醫囑或檢驗報告等,將各單張依照順序放好歸進病歷;另外,由於本院資訊系統之複雜,足以媲美NASA太空站使用的軟體,因此至今仍未建置完成,量到的生命徵象仍須用三色筆以清晰易懂的三線圖表(X-Y軸向的平面圖)畫好,使其他醫事人員能夠一目瞭然。



七、測血糖、換到期管路、給藥:測血糖算簡單,換到期管路則包括靜脈注射針、尿管、尿袋及鼻胃管等等,運氣好五分鐘搞定,運氣差的蹲半小時還找不到血管;給藥,此時給的是11點的飯前藥,相對會少一些


八、寫護理紀錄、吃飯:算是工作紀錄,屬於正式病歷的一部分,因此要留心自己寫的內容,客觀屬實是最基本的,至於寫的詳不詳盡通不通順、是否複製貼上就端看個人良心(直到被病歷審查小組抓到之前,這時要看的可不只是良心了)。護記也是法官最愛看的東西,因為看不懂醫生的病程記錄(Progress note),只好看護理紀錄(雖然也是有看沒有懂)。另外,此時也常是唯一的吃飯時間,「要吃飯?還是寫記錄?」是臨床護師每天都在進行的思想鬥爭



九、傷口換藥:如果病人有壓瘡、破皮或管路拔除造成的開放性傷口,視情況用Beta-iodine及N/S(註一),搭配各類抗生素軟膏塗抹,最後蓋上紗布或人工皮等敷料保護;通常每天至少換一次,同時護理記錄還要描述傷口的外觀大小顏色氣味,追蹤有無改善或癒合。



十、計算輸出入量(I/O):I/O的全名是intake/output,主要看看病人的吃喝拉撒有沒有成比例,尿太少、拉肚子或便秘都可以透過計算輸出入量發現,甚至及早處置;畢竟這些事情都沒有表面看上去簡單:尿太少,病人會喘、四肢會腫,嚴重拉肚子會讓電解質不平衡,這可是會死人的;大不出來則會「中自己的毒」暈死過去,學名肝腦病變。



十一、準備明日檢查:小夜班的特殊工作,必須為明日預備進行檢查的病人做好準備,該告NPO(禁食)的告NPO、該簽同意書的簽同意書。會這樣安排是因為許多無法自己作決定的老爺爺奶奶,家屬白天要上班,晚上才能過來;總之需確保檢查前準備有作齊。



十二、核對所有異動醫囑,確保無遺漏:核對醫師一整天共開了哪些醫囑,有沒有抄錯或沒作、多作的地方,確定手上的醫囑清單正確後交接給明天白班繼續執行。



十三、結算當日總輸出入量:大夜班要重複一次白班跟小夜班的工作(怕有人算錯),然後再計算出一整天的最終結果,看看intake(吃喝)減去output(拉撒)後,是多了、少了、還是有平衡



十四、抽晨血:抽血送檢,運氣好的五分鐘搞定,如果手上病人剛好都不用抽血可以去簽樂透;運氣差的要提早一小時出門,然後一個病人就蹲了半小時還抽不到最後只能跟學姐求救(←崩潰痛哭)



  呼!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,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說的地方,怕大家不想看,還是就此打住為宜。以上就是常見的護理工作項目,雖然有些項目似乎偏向行政、文書工作,不必叫一個人先唸了四年書才能作,但仍然是實際存在於台灣護理界。抱怨一下,小編的病房最近甚至把儀器分配給每個人負責保養...-__-(OS:林背是唸護理,不是機械)。雖然護理工作有令人厭倦的部分,也是有些好的地方,如同許多工作一樣。由於常規工作太多、突發狀況也不少,若是能在這樣「內外夾殺」的環境生存下來,甚至「得心應手」,其實上手後的護理工作很有成就感的(畢竟它是如此地具有挑戰性)。此外,常規工作作得好,病人會隨著日子一天天進步;突發狀況處理得當,可能直接了挽救一條生命,這樣的「爽度」也是別的工作難以企及的(其實小編今天才把一個病人給「壓」回來...爽!雖然過沒兩小時又走了T_T)

(圖片取自:搜狗百科

  病人跟家屬寬心的笑容真誠的感謝,是讓人繼續前進的動力「了解是包容的開始」,在醫病關係惡化的今日,這篇文章如果能讓大家更了解護理臨床工作的喜怒哀樂,護病之間將有更多和諧的緩衝空間,醫療品質也能向上提升



醫護常見縮寫小辭典
1.beta-iodine:水溶性優碘,成分學名是Povidone-iodine,betadine或beta-iodine都是商品名,嗯......總之就是優碘(?)
2.N/S:Normal saline的簡寫,即濃度0.9%的生理食鹽水,點滴的常見成分,也常用來清洗傷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